澳门妈阁四宝亮相文博会:百年工艺再现葡式烘焙精髓
近日,第十九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(以下简称“文博会”)盛大开幕,澳门展区以“妈阁四宝”为主题,展示了独具特色的葡式烘焙工艺,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。作为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,“妈阁四宝”不仅承载了百年历史,更展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。
一、妈阁四宝的百年传承
“妈阁四宝”指的是澳门妈阁庙附近传统饼家制作的四种经典葡式点心:杏仁饼、老婆饼、鸡仔饼和葡式蛋挞。这些点心融合了葡萄牙烘焙技艺与岭南饮食文化,历经百年传承,已成为澳门美食的标志性符号。
名称 | 主要原料 | 工艺特点 | 历史渊源 |
---|---|---|---|
杏仁饼 | 杏仁粉、绿豆粉、糖 | 手工压制,炭火烘焙 | 源自葡萄牙传统杏仁糖果,19世纪传入澳门 |
老婆饼 | 冬瓜蓉、猪油、面粉 | 酥皮包裹,多层口感 | 结合广式点心和葡式酥皮技术 |
鸡仔饼 | 南乳、肥肉、面粉 | 咸甜交织,风味独特 | 澳门渔民传统干粮演变而来 |
葡式蛋挞 | 鸡蛋、牛奶、酥皮 | 焦糖化表面,奶香浓郁 | 由葡萄牙修女发明,20世纪在澳门改良 |
二、文博会现场盛况
在文博会澳门展区,四位年过六旬的传承人现场演示了“妈阁四宝”的制作过程。据统计,开幕首日就吸引了超过5000名观众参与互动体验,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的阅读量突破200万次。
数据指标 | 数值 |
---|---|
展区日均参观人数 | 约3000人次 |
现场试吃分发数量 | 超过8000份 |
合作意向签约 | 23家企业 |
媒体报道数量 | 58家主流媒体 |
三、非遗保护的创新实践
澳门文化局负责人表示,本次参展是“非遗活态传承”的重要尝试。通过数字化展示和互动体验,让年轻一代更直观地了解传统工艺。同时展出的还有AR技术复原的“1920年代澳门饼铺场景”,观众扫码即可穿越时空,感受百年前的烘焙场景。
值得注意的是,展区特别设置了“非遗研学”专区,邀请大湾区中小学生参与制作体验。数据显示,研学活动预约率高达95%,反映出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需求。
四、产业发展的新机遇
随着“澳门创意城市美食之都”建设的推进,“妈阁四宝”正从传统点心向文化IP转型。目前已有文创企业开发出相关主题的盲盒系列和数字藏品,单款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百万元。
衍生产品 | 开发形式 | 市场反响 |
---|---|---|
非遗盲盒 | 微型工具+原料包 | 预售3天售罄 |
数字藏品 | 3D建模动画 | 发行量5000份 |
联名礼盒 | 与故宫文创合作 | 订单量突破2万 |
五、文化交融的当代价值
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专家指出:“妈阁四宝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既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活态见证,又是中西文化对话的生动案例。”这种经由时间沉淀的文化融合,为当代文化创新提供了宝贵范式。
文博会期间,澳门代表团还宣布启动“非遗青年传承人培养计划”,预计未来三年将投入1000万澳门元,支持传统技艺的创新转化。有分析认为,这种“文化+科技+产业”的模式,或将成为非遗传承的新方向。
随着闭幕式临近,“妈阁四宝”展区依旧人头攒动。这份源自百年的甜蜜滋味,正通过文博会的平台,书写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的新篇章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